年代:清代
酒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,这个陶瓷瓶是装酒的壶具,饮酒时斟酒使用,亦可以给酒加热,并起到保温的作用。
酒壶是酒器的一种,用于饮酒斟酒时使用,在明至清中期被称为执壶,到清晚期至民国时则通称酒壶。亦可以给酒加热,并起到保温的作用。
在商代,由于酿酒业的发达,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,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。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"长勺氏"和"尾勺氏"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。周代饮酒风气虽然不如商代,但酒器基本上还沿袭了商代的风格。在周代,也有专门制作酒器的"梓人"。
唐代出现了注子,唐人称为“偏提”,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,有喙,有柄,即能盛酒,又可注酒于酒杯中。明、清期间酒器多种多样,质量、原料愈来愈高级,造型精巧、高贵。明至清中期的执壶,在造型上较前期秀丽,把高流长,施釉更为润泽,光可鉴人,纹饰更多,五彩缤纷。其釉色有青花、祭红、祭蓝、洒蓝、黄釉、白釉、豆青等,又有三彩、五彩、粉彩、软彩之分。纹饰有云龙、缠枝莲花、花卉、花鸟、草虫、海兽、山水、人物、暗八仙等。到清晚期至民国时则通称酒壶,形制一般为四方形,器物外常绘粉彩仕女图。明、清时期还出现了烫酒壶和烫酒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