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8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召开。此次国际会议由南京大学、张謇研究中心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、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发起,南京大学主办。
从1895年到1926年,张謇创办的工业、农业、交通以及文化教育、社会福利等事业,对南通地区社会结构、社会面貌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。突破传统观点,对这位历史伟人作出公正的历史评价,探讨张謇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,无疑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及教益,供我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借鉴。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有近百人,收到交流论文60多篇。
张謇(1853年7月1日~1926年8月24日),字季直,号啬庵。他主张 “实业救国”,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。
甲午战争后,张謇弃政从商,他鲜明地提出了“实业救国”的主张,他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始,陆续兴办了数十个企业,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。其“实业救国”包含以下几点重要内容:
第一,张謇认为经济才是根本。
第二,张謇是一位坚决的重工主义者。他很重视采用新工艺、新技术。
第三,张謇鼓吹“棉铁主义”,这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产业政策。“棉铁主义”的产业政策是既可以解决对外贸易逆差问题,又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。西方第一次工业化是从轻工业(以纺织工业为主)开始的;后来苏联反其道而行之,实行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”。张謇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照抄照搬洋人的办法,而是实行符合国情及19世纪末世界潮流的轻重工业并举的“棉铁政策”。
第四,张謇善于利用多年从政所形成的社会关系,力争官方支持,发展民间资本。例如,张謇同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的特殊关系,对于他投身实业、创办大生纱厂起了重要的作用。虽然张謇在光绪三十年(1904年)曾被清政府任命为商部头等顾问官,民国元年(1912年)出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。但是,他跟洋务派的官僚截然不同,他一贯主张发展民间资本,并且以他为首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一个民族资本集团——大生资本集团。
当然,在发展工业的同时,他并未忽视发展商业。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,他主张政府应建立保护奖励机制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张謇将培养人才、开办学堂作为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。他认为,开办学堂,引进西学,培养和使用各类专业人才是强国之本。为振兴实业而培养人才,为培育人才而兴办学校、办师范,为办学校而兴纺厂,张謇顺着这个思路,走上了状元办厂兴学的道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