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霜铜币

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者,丝路上的遗珍——钱币也在时光长河中焕发生命力。小小钱币,虽不起眼,但它来自中亚的贵霜帝国,是贵霜的铜币。

贵霜帝国在当时与中国汉朝、罗马等国并列,被认为是当时欧亚四大强国之一。贵霜所行用的金属打制货币,除极少量金、银制品外,多以红铜为主。造型多为圆形,由于生产水准不高,便存在规格大小不一,厚薄不均、重量不等、形样繁杂的现象。制作方法和图案文字深受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。贵霜钱币不仅是当时王权的象征,更是各君王及王系间换代的标志。其种类虽繁多,但随王朝的变迁大体也分早、中、晚期三个阶段。

早期贵霜铜币直径偏小,体薄,量轻,质地较为粗糙,钱币文字采用公元前3世纪由波斯传入印度的法卢文,正面多为国王头像,背面以各种神像及马、牛等动物的简单图案居多。这类铜币因时间早,制造少,流通损毁严重,现不多见。

贵霜中期经济繁荣,国势鼎盛,铜币径大、厚实、足重、工艺精细,图案文字的表达形式活跃且多样化,多方面显现出帝国的风范。钱文也改用与古印度官方所用文字统一的婆罗米文,正面图案大多为国王戎装立像或骑大象、神牛等形象,背面形象则为印度佛教中的佛陀、湿婆、希腊诸神等,钱币面上多有不同王系采用族徽与祭坛图案,反映出贵霜人信仰的宗教有天神、太阳神或火神类。

贵霜后期的铜币虽形制还保持原来的基本模式,但已轻小体薄、工艺简单、制作粗糙,所行钱币的王号、图文互有重叠,可以看出,此时贵霜王朝的经济正在走下坡路。

贵霜铜币图文呈浮雕状,打制面光滑,模刻大都细腻、清晰。尤其是贵霜中期的铜币,图形饱满,立体感强。在生产力较低的古代中亚,能在小小的铜币正反面制出完全不同的图案与钱文,真是令人惊叹。

贵霜货币是当时东西方商品相互流通和人际交往的必然产物,是丝路文化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折射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彩情景。钱币是丝路上东西方互动交流的最大见证者和辅助者,在这枚小而美的贵霜钱币上,我们可以窥见贵霜王朝背后的各种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。贵霜王朝遗留下来的金币和铜币不计其数,也为后世遗留下了丰富瑰丽的经济和文化遗产,是丝路上“小而美”的遗珍。

【了解更多】
文档:丝路上的贵霜帝国


技术支持:中教畅享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