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达金胶卷

单反、胶片、摄影……这些词在文艺青年中非常流行。早期,胶片都是一片一片的,而胶片是怎么成为胶卷的呢?在摄影机器制造业内,有一家公司曾经名声赫赫,有着“胶卷大王”之称,它就是柯达。柯达和胶卷有着怎样的渊源呢?

胶卷,我们都见过,也都知道它的名字,但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材料,又有什么用途呢?胶卷又名底片,菲林,是一种成像器材。现今广泛应用的胶卷有黑白胶卷和彩色胶卷两类。

说到柯达与胶卷的渊源,我们来了解一下柯达。柯达创立于1880年,在2012年正式申请了破产保护。这个胶片帝国究竟经历了什么呢?

过去,人们用湿漉漉的玻璃做胶片,重又易碎。1880年,乔治·伊士曼设计出了优于当时世界上任何其他同类产品的照相干片。随后他开了一家小公司来生产此种干片,也就是后来柯达公司的前身。1883年,伊士曼发明了胶卷,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。1886年,小型、轻便、“人人都会用”的照相机诞生,伊士曼为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——“柯达”。1935年,柯达发明的柯达克罗姆胶卷,标志着全球第一款商用胶卷诞生。从胶卷到相机,柯达的产品畅销全球。到1976年,柯达制造出全球首部数码相机,此时,柯达在美国胶卷和相机销量中的占比已经分别达到90%和85%。直到1990年,柯达一直都是全球五大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。

柯达的一系列创新都围绕着胶卷展开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柯达公司的业务单一性的劣势逐渐暴露了出来,但柯达在执行层面却异常迟缓,不断错过转型机会。2000年,全球胶卷的需求开始急速下滑。此时,柯达的决策者依旧把重心放在传统胶片上,拒绝向数码相机转型。20世纪末的几年,柯达的市场份额在欧美不断萎缩,甚至背上了巨额债务。

柯达总裁裴学德上任后,宣布进军中国。1998年初,柯达与中国政府多个部委联合签订了著名的98协议——“全面收购中国胶卷企业”计划。98协议后,柯达在中国展开了大量的投资,并在数码领域投入精力。但到了2002年,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%左右。2004年,柯达推出6款姗姗来迟的数码相机,业务利润率仅1%,传统的胶卷业务收入则萎缩了17%。柯达如梦初醒,2003年,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。2007年12月,决定实施第二次战略重组。但柯达这次的战略重组生不逢时,2008年,金融危机爆发。2012年1月19日,柯达公司正式发起破产保护。虽然柯达胶卷经历了破产浩劫,但在一轮资产重组之后涅槃重生。柯达公司已经把战略中心转至B2B,技术应用更多在3D印刷、包装和相关服务产业中,柯达胶卷业务得到了部分保留。所以,大家现在还是可以在市面上买到柯达胶卷的。


技术支持:中教畅享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