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刻(无锡留青竹刻)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我国竹刻工艺历史悠久,器型丰富。竹刻家通过运刀的深浅利涩,将书画的神韵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留青竹刻制作
留青竹刻在唐代开始流行,最初为平面雕刻,到了明代,竹刻技法更加完善,无锡籍著名竹刻家张希黄即创立留青浅刻山水技法,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。
留青竹刻作品
经过长期发展,无锡竹刻由阴文浅刻发展到留青浅刻、薄地阳文、阳文糙地等多种刻法,以精细、古雅、秀丽的艺术特色蜚声于沪宁沿线。留青工艺的一般步骤为:画稿一圈边一起地一分筠一平地。一般雕刻工具的种类有圆刀、平刀、斜刀、角刀、坦刀、圆坦刀等。
留青竹刻工具
刀头尺寸较小的斜刀可用作竹片表面图纹的开线及圈边,即沿着图纹的外形刻出轮廓线;根据图纹细节的不同,使用不同尺寸的斜刀、圆刀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;使用平刀或者刮刀刮掉留在竹肉表面的浅色竹青丝,使得留青图纹以外的竹地变得更加干净、光滑,与留青部分的图纹形成鲜明对比;利用圆刀、坦刀、坦圆刀刻出图纹中层次部分的表现,即分筠(分出竹子青筠部分的层次),丰富画面的层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