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正通宝

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,用黄铜铸造,做工精良,是继顺治、康熙后的第三代清钱币。

雍正通宝始铸于清世宗雍正元年(1723年),以小平钱面世,不存在大钱。雍正帝规定钱币以黄铜铸造,雍正元年(1723年),雍正帝规定雍正通宝每文重一钱四分(约5.22克),折合市斤为一钱四厘,与顺治通宝,康熙通宝质量相当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雍正皇帝改动钱法,将钱币减重为一钱二分(约4.48克),折合市斤为八分九厘。每千文重七斤八两,折合市斤为八斤九两六钱,此后一直沿用一钱二分的新钱法。

雍正通宝的直径普遍在26毫米到28毫米之间,集中于26.5毫米至27.5毫米之间,个别钱局集中于28毫米左右。唐朝以来的小平钱直径普遍在23毫米到26毫米之间,基本没有能够达到这一直径标准的,雍正通宝直径之大,开创了小平钱币的先河。

雍正皇帝认为,钱币是国家之宝,故雍正通宝仿照顺治通宝第四式,左面为满文“宝”字,右面为满文钱局名称。雍正年间实现了每省一局的规制,由中央统一主导,故钱文比较统一。

雍正通宝的钱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,它奠定了清朝此后一百八十余年的钱文风格。是清代钱币中相对数量最少、版式最简的一种制钱,但是由于其规范、精整,直径较大,做工精美,文字规整统一,故深受收藏者喜爱。


技术支持:中教畅享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