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玉作图》由清代画家李澄渊所作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,生动详细地刻画了古人雕琢玉器的步骤:捣沙、研浆、开玉、扎碢、冲碢、磨碢、掏堂、上花、打钻、透花、打眼、木碢、皮碢。
捣沙和研浆需要两人配合,一人拿杵将石沙敲得更加细碎,另外一人需要用筛子石沙按照大小进行分类,所用的筛子下方有细洞,可以使细小的石沙漏下,石沙分好之后还需用水冲洗,去除里面的泥土和杂质。
开玉是用条锯切割尚未雕琢的玉料,玉石在雕刻之前,表面常常裹有粗松的的石头,之这一步骤可以将玉料外表别的石头削掉,使其变得光滑。
扎碢是利用碢具大片裁去设计图样以外的多余玉料,使玉器样式初步成形。
冲碢这一过程需要坐在旋车上完成,需要应用“冲碢”工具,配着和了水的红沙,将玉料方正的边角“冲”圆润。
磨碢是利用工具细细打磨玉器的表面,使其变得细腻光滑,可以发出温润的光泽。
搯堂,即挖空容器的内部,这一步骤需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取出,若是力道不对,便容易使玉器破碎。
上花是指在玉器表面雕琢花纹。
打钻是指对一些需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钻圆洞。
透花则是指镂空花纹,主要的工具为“搜弓”,一般会采用石榴皮的汁来勾画要透雕的图案,以保证图案的清晰。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拉线透花的玉器,到了清代,技法愈加成熟,达到巅峰。
打眼这一步骤主要是对扳指、烟嘴袋之类的外观小巧并且有固定形状的玉器进行钻孔,因为此类玉器模样小巧,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方法。
木碢即使用木碢对已经雕琢好的玉器细细打磨抛光。
皮碢是用牛皮所制,这一步骤主要是对玉器进行最后的抛光上亮,使其呈现出原本的玉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