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清宝钞

清咸丰三年(公元1853年),清政府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,军费开支浩繁,故发行了【大清宝钞】和【户部官票】,用以弥补财政支出的拮据。【大清宝钞】以制钱为单位,亦称【钱票】或【钱钞】。由于在当时市场流通中,用小额货币需使用【大清宝钞】,用银两就是用【户部官票】,为了便于称呼,民间就把两种纸币称为【钞票】了,所以【钞票】的称谓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【大清宝钞】初行用时面值为二百五十文;五百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三至七年(公元1853~1857年);一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三至八年(公元1853~1858年);一千五百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三至四年(公元1853~1854年)和二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三至九年(公元1853~1859年)几种。后来增发面值五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六至八年(公元1856~1858年);十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七至八年(公元1857~1858年);五十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七至八年(公元1857~1858年)和百千文,行用时间为咸丰七至八年(公元1857~1858年)等大钞。其形制略仿明代的【大明通行宝钞】,用白皮纸印制,按金额多少定票幅大小。该币面主色调均为蓝色和红色,上端横题【大清宝钞】四个汉字,中心部分右侧文字为【字第××号】(为纸币的序号),上部中心处文字是【准足制钱××文】(即面值××文标准货币),中心部分左侧文字为【咸丰×年制】(为纸币印刷时间),两侧分题【天下通行,均平出入】,下面写【此钞即代制钱行用,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,一切税课捐项,京外各库一概收解,每钱钞贰千文抵官票银壹两】。背面除有背书之外,【大清宝钞】均为单面印刷。咸丰末年,鉴于【大清宝钞】和【户部官票】几乎已形同废纸,清政府不得不在咸丰十一年(公元1861年)宣布对两纸币进行清理和停用。


技术支持:中教畅享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